微信掃碼進行關注
隨時隨地手機看最新資訊動態(tài)
6863次瀏覽
【中玻網】研究文化的學者有很多,但在籌備文化的研究上,沙因具有劃時代的意義。讀一讀沙因的書,有助于澄清籌備文化的許多誤解。
相當多熱衷于企業(yè)文化建設的經理人,都寄希望于運用文化手段使企業(yè)表現得更好。較一般的,是通過各種文化的外在形式,包括口號、廠訓、提升士氣的聚會、培訓等,來振作員工的精力,增強凝聚力。按照沙因的分類,這種企業(yè)文化,僅僅停留在“人造物”階段。那些企業(yè)文化建設做得相當好的企業(yè),則要更進一步,通過文化手段訓練員工的行為舉止,形成符合企業(yè)要求的習慣,培育對企業(yè)有利的意識,塑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氛圍。這種企業(yè)文化,已經達到了價值觀培育階段。但是,揭示企業(yè)文化的無意識層次,發(fā)現隱藏在籌備行為背后的基本假設,在國內的企業(yè)經營實踐與管理理論研究中,似乎還沒有看到。如果超越管理領域,從更廣闊的社會領域看,吳思的“潛規(guī)則”研究庶幾近之。然而,從學術的角度講,仍有值得深入發(fā)掘的地方。比如,吳思所說的“潛規(guī)則”,從成文制度角度看是潛在的,而從籌備行為角度看則是顯現的,所以,從行為上看,“潛規(guī)則”實際是“顯規(guī)則”。如果不“顯”,也就不能引起社會上那么多的共鳴和反響。真實“潛”在行為背后的基本假設,還需要探究。這種探究是非常艱難的,在某種意義上是“吃力不討好”的。這種不足不能責怪實踐者,而是現實對學界的挑戰(zhàn)。
學界如何應對現實?這在中國一直是個重要問題。沙因在這一點上做出了很好的榜樣。按照我對沙因的理解,他的《籌備文化與領導》不僅僅是理論上和方法上進行管理學研究的典范,而且其中隱含著一個很重要的基本假設——學術只能解釋世界,不能改變世界。沙因的所有研究,并不是努力去創(chuàng)建一種新的籌備文化,也不是諄諄教導經理人怎樣運用文化手段,而是在籌備的現實行為中發(fā)現人們沒有意識到的假設,并給出符合邏輯的文化解釋。從這種解釋中,人們可以發(fā)現籌備文化的演變內在元素和發(fā)展趨勢,可以使自己對文化的認知從無意識到有意識,甚至可以對文化的先進與落后、有利與不利做出更準確的判斷。但是,不可能因此而去大刀闊斧地改造文化,也不可能像捏面團似的去新建一個文化。所以,假如某個企業(yè)要請沙因去給他們設計出一個文化策劃案,那是找錯了人。如果讓沙因去仔細剝開這個企業(yè)的“文化洋蔥”,展現出這個企業(yè)的文化內核,從而讓它的經理人做個“明白人”,使他們能夠采取更自覺更恰當的行動,這才是學術的正道。
中國的管理學界,較少有像沙因那樣在企業(yè)泡十幾年時間不懈研究者,更缺乏沙因那種以學者眼光去考察追問無意識層次的探索者,正是這種研究,才能厚積薄發(fā),形成深刻的學術見解。有些學者所謂的面對現實,往往停留在企業(yè)經理自己能做的層次,熱衷于能夠提供“刀下見菜”、“熱蒸現買”的實施方案。更有甚者,在面對現實的旗號下,為了迎合非學術的需求,放棄了學術的基本追求。有些所謂研究,在企業(yè)管理領域,更為常見的是事后諸葛亮式的經驗總結;在公共管理領域,更為常見的是為現行政策做注解。至于那種弄個問卷來發(fā)表文章,就更是沙因看不起的。沙因給我們的啟示,就是學者要像個學者,經理要像個經理,在揭示籌備文化的奧秘上協力共進,才能真實對管理實踐做出貢獻。
版權說明:中玻網原創(chuàng)以及整合的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標明文章來源
免責申明:以上觀點不代表“中玻網”立場,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。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,并不代表中玻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中玻網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及應用建議。但因轉載眾多,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,故僅標明轉載來源,如標錯來源,涉及作品版權問題,請與我們聯系0571-89938883,我們將第一時間更正或者刪除處理,謝謝!
佛山市海銳達機械配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,座落在中國美麗的廣東佛山。多年來,一直為機械傳動領域提供的傳動產品及有經驗的技術服務,表...
2017-02-08
【中玻網】安徽(六安)藍翔節(jié)能玻璃有限公司簡介安徽藍實企業(yè)創(chuàng)建于一九九三年,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(fā)區(qū),主要從事建筑玻璃、電器玻璃...
2013-11-22